“我妈的手腕好了吗?不是在家休息吗?如何又去工地了?”
“刚刚去,刚刚去……”
“我目前可以自己赚钱交学费了,你们为何还这么辛苦?我真期望她能多休息休息!”
这是开学前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常州工程职院)体育系学生何浩和爸爸的一次通话,马上上大二的何浩本想开心地告诉爸爸,这个暑假,他靠我们的努力赚到了1万块钱,不再需要爸爸妈妈帮他承担下一学年的学费和生活费了,没想到一开心,爸爸说出了一个“秘密”:几个月前在工地上被柴油机打断手腕的妈妈,在家没休息几天,又上工地当起了小工,这让他非常惊讶。
“我父母怕我担忧,就骗我说我妈在家休息”。何浩理解爸爸的谎话,但还是非常紧张,对于这个有3个孩子的农民工家庭来讲,过去一度,他们“惧怕”开学,3个孩子的学费、生活费加起来,那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为此,何浩的爸爸何建中感觉重压非常大,要拉上老婆一块上工地干活,才能供得起3个孩子上学。在工地上,这对夫妻以“勤奋”著名,天天出工,不舍得休息,加班总在前。
何浩非常心痛爸爸妈妈,并期望爸爸妈妈相信他:“我能自己赚钱养活自己了。”
“下一学年学费我来挣”
何浩的自信缘于今年暑假前,学院给学生发起了一项“父母辛苦了,下一学年学费我来挣”的倡议。
今年暑假前,常州工程职院体育系和智能化技术系的学生会和团委策划了“暑期挑战学费”的社会实践主题活动,向学生发出了活动倡议书。倡议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所学专业优势,挑战自我潜能,战胜所有困难,尽最大的能力去达成挣满下学年学费的目的,为爸爸妈妈减轻经济负担,为自己积累社会和职场经验,增强存活与角逐能力,以应付将来“没最难,只有更难”的就业季。
倡议一发出,该校其他系的师生顿时沸腾了,感觉任务太艰巨,“重压山大”,也被媒体称为“史上最难暑假作业”。但,体育系和智能化技术系的当事师生却非常淡定,这好像有的“出人意料”。
“毫无重压”,何浩说,他在上高中的时候,就借助假期去打工赚钱,做过餐馆服务生和配菜师,也在工地上和爸爸干过活,月赚了2000多元。上学期,何浩考取了救生证,这个暑假,他得到了在嬉戏谷乐园做救生员的实践机会。天天早上,何浩要穿着滑滑的、黑橙相间的救生服潜水,用吸尘机吸水底的沉淀物。然后,就在池子旁边巡视,以预防有人溺水。
“目前的孩子吃苦太少了,承担责任的意识太淡薄,大家就想通过这个倡议,让学生敢于和勇于挑战自我,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增强责任感,帮爸爸妈妈减压,给自己加压。”常州工程职院原智能化系党总支副书记张雪华说。
为了不让学生荒废掉假期,从去年开始,学院的不少系都会结合专业的进步和将来就业的方向,给学生布置假期作业。今年,在布置假期作业的时候,正好赶上高校学费上涨的大背景,学生有的波动,学生干部在开会时就在议论怎么样应付学费上涨的事情,张雪华听说后就提出,“学费涨了也不可怕,大家自己想方法应付,对学生发起一个更大的挑战,通过学生我们的努力,把涨学费这个问题解决掉”。
对于这个想法,体育系书记江庆华丝毫不感觉是一种挑战,常常和企业老总交际,他深知自己系学生的就业前景和市场需要,“有游泳救生员上岗证的这类同学,是非常紧缺的,在水上公园多的地方,如此的人才需要太旺盛了,企业老总常常上办公室,求着大家给他们推荐学生,就算多一个也是好的。只不过目前不少学生和父母不知道,大家的报到率不高。”江庆华说。
“暑期挣学费”的倡议,在体育系内部,其实已经搞了3年,说到初衷,是从招生角度考虑的。“通过对学生的深入知道,大家发现体育系学生的家庭条件常见比较差,这也是致使报到率不高的一个缘由,他们不少来自苏北区域的贫困家庭,家一般都有好几个孩子,为了吸引学生的考试报名,大家在宣讲的时候就告诉学生和父母,你们只须考试报名就好了,一分钱不需要拿,大家会给学生安排实习和就业,所有些钱都可以自己挣到。”江庆华说。
“赚钱真的好不容易”
多一项技能,就多一个就业的方向,这是深植于不少职业学校学生脑中的一个观念。
让何浩开心的是,通过这次社会实践,何浩好像找到了自己将来的职业方向:做户外拓展的项目。于是,他通过平常的休息时间,带团队进行高空挑战、攀爬、空中抓杠等训练项目。在这个过程中,何浩自己也学到了不少,譬如怎么样积极进取,怎么样放松心情,如何更具备目的性和针对性地去学习。
智能化系的吴鹏和季希澄,也是通过社会实践明确了将来的进步方向。没实践之前,吴鹏想先把专业常识学好,毕业后进厂好好干,养家糊口,买房买车,但通过这次暑期实践,他的想法变了,“要达成这类目的,进厂打工是不可能的,所以我要创业,自己做买卖赚钱会多一些。”吴鹏说。
季希澄喜欢摄影,婚庆、传媒、摄影、策划,这是他给我们的将来规划。在学校,看着不少同学整天颓废在游戏里,他感叹他们在荒废青春,“让他们出来了解钱有多不好赚,才能督促他们抓紧对专业常识的学习。”季希澄说,他目前在一家传媒公司实习,去过南京、上海、宜昌、成都,他说自己比其他人可以吃苦。“不舍得吃苦,不舍得闯,一定是不可以的。晚吃苦还不如早吃苦,出来混早晚要还的。”
一分辛苦一分回报,这是朱正云的感受,他把挑战任务设定为7000元,这在智能化系里是最高的了。对此,朱正云也不感觉有重压。他在一家汽车配件厂做磨床工和数控工人,一天9个小时。“一根管子少说也有两斤重,大的七八斤重,几秒就得换一根,最初的时候根本干不动。没休息的时间,一直重复一个动作,拿完几百根后,指头都僵了,酸痛的感觉半个月后才习惯。”目前,朱正云感觉自己手上的力气大了不少,“习惯就好了,目前也不感觉那样累了。拿着自己辛苦挣的钱去交学费,是一件非常有收获感的事情。”朱正云说。
说到吃苦,吴鹏也深有领会,他在苏州一个模具厂实习,加工零部件,140元一天,一天干12个小时,这是他的首次社会实践。“赚钱真的好不容易”,这是他最大的感触。“以前和爸爸妈妈要钱的时候比较容易,一缺钱就和爸爸妈妈要,一要钱爸爸妈妈就会给,生活费1500元一个月,烧钱大手大脚。但目前不这么想了,真的自己赚钱了,感觉太困难了。”
对于这次暑期实践,还曾在家掀起一阵小的波澜,母亲不认可他出来,感觉孩子从来没出去过,不放心,期望孩子回家休息,但吴鹏的父亲和爷爷非常赞成,感觉这是生活的必经过程,目前不吃苦,将来也要出去的,男生就应该多出去训练训练。目前,吴鹏的学费,爸爸妈妈已经帮着交了,拿到自己亲手赚的第一笔钱后,吴鹏计划给爷爷买盒茶叶,给父母买点吃的。
“赚钱多少无所谓”
其实,朱正云的家庭条件很好,爸爸是一家工厂的主管,学费不愁。“但我家家教严格,只须我身上有钱,他们就不会给我钱,只须有自己想买的东西,爸爸妈妈就会让我先去自己赚,假如不够,他们再补贴,包含学费。即便没学校的倡议,他们都会逼着我去干的。”高考考试结束,朱正云的爸爸妈妈就曾逼着他出去干活4个月,在厂里做操作工,赚了1万多元。去年暑假,他做货物搬运,一个假期赚了4500元,买了我们的第一台电脑。
像朱正云如此的同学,焦映雪是羡慕的。这个暑假,她和妹妹在离家近的一个电饼铛生产厂做测试员,有些商品克数不对,她用砝码去调,有时做包装,将说明书放入包装袋,封箱。一个多月,焦映雪赚了1000多元,“与6240元的学费相比,确实有差距,也有重压,这个任务确实是个挑战,但我尽力去做了,自己现在也没挣那样多钱的能力吧,就当体验生活了,赚钱多少无所谓,自己不小了,出去多接触一些人,对我们的学习生活都会有帮助。” 焦映雪说。
职业学校的这一倡议,也引起了本科院校一些师生的关注。中国年轻人政治学院大三学生秦磊就用“务实”来评价这个倡议,“在假期,在不影响基本学业的状况下,以社会实践的方法训练自己,同时也能获得肯定的经济收入,应付学费上涨的大趋势,是挺好的,与那些大学里比较虚的社会实践,如看一看、走一走、玩一玩就过了,这种‘挑战学费’方法更务实,更贴近社会生活的实质。”。
兰州大学学生吴雪阳对这一倡议也给出了好评,“社会实践是每一个大学生都要历程的,通过这种方法,不只能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训练我们的能力,为家减轻负担,让大学生有一种紧迫感,非常有意义。”
常州工程职院党委书记袁洪志坦言,学院鼓励在某些与市场结合比较紧密的专业进行尝试,“赚钱多少无所谓,没挣够学费,学校也不会惩罚。”袁洪志笑着说,这一倡议,更多意义在于让学生敢于走入社会,勇于挑战自我,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增强责任感,“下一步,学院会总结两个专业的经验,有望在更多专业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