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孩子的社交好友名单中吗?你看到的是孩子真实的样子吗?
现在,青少年拥有个人网络社交媒体的年龄正在逐步减少。部分受访的初二学生表示,他们多数在9至10岁就拥有了个人社交账号。而多数学生会“应父母的需要”,将爸爸妈妈亲添加为我们的社交好友。但加好友并不意味着是真好友,爸爸妈妈对子女社交媒体的管理态度和方法,决定了孩子对爸爸妈妈打开心扉的程度。
小学四年级开始拥有个人社交账号
“初恋,来了,就好好珍惜”“这游戏你敢转吗?假如你过去喜欢过我,可以私信给我发个1;假如你目前正在喜欢我,可以私信给我发个2”……
小齐是一名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会时不时地在朋友圈里发一些类似情感问题的文章或接龙游戏。小齐说,其实爸爸妈妈也在我们的微信好友里,但他的朋友圈会有选择地对爸爸妈妈开放。“有的跟同学的互动,爸爸妈妈看见了会唠唠叨叨,省得麻烦。”小齐说,为了不引起爸爸妈妈的怀疑,他在朋友圈推荐的旅游信息与学校趣闻会让爸爸妈妈推荐,一些情感话题则会屏蔽爸爸妈妈。
现在,初中生乃至小学生基本都拥有个人的通讯设施,应用网络社交媒体,在中小学生中也很常见。在新京报近日进行的“你在孩子社交好友名单中吗”的调查中,40%的父母反馈,我们的孩子拥有微信;36%的父母承认孩子有QQ。北京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新京报小记者站面向初二学生的调查中,多数初中二年级学生表示,他们拥有第一个网络社交媒体账号的时间一般是在小学四年级。
北京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团委老师李鑫表示,虽然学校不鼓励学生带手机到学校,但伴随信息社会的进步,有的时候联系学生或进行信息发布确实需要通讯工具。而部分初中二年级学生也表示,他们刚开始申请网络社交媒体账号是什么原因,有相当一部分是为了接收学校的公告,或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后,这类账号才渐渐进步成为社交工具。
情感类内容“屏蔽”父母
受访的多数初初中生表示,自己是应爸爸妈妈的需要加他们为社交好友的。部分学生称,他们在发朋友圈或QQ空间时,会在乎爸爸妈妈在圈内,因此会只发搞笑的内容,涉及情感类的“敏锐内容”,不少学生会选择只看不转,“主如果怕爸爸妈妈不理解,产生麻烦。”一位女孩说。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团委书记杨金雪表示,有的父母担忧孩子是不是在谈恋爱、找对象,非要监视一下孩子。其实,窥探孩子的社交信息就跟偷窥孩子的信件、日记是一样的。父母应该给孩子适合的空间。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委员会副主任程忠智则提醒父母,尤其是子女在中学阶段的父母:中学阶段的孩子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把同伴放在第一位,孩子不愿父母过深介入我们的社交圈,是这一时期的心理特征。
程忠智觉得,父母可以通过察看,感知孩子的情绪波动与成绩变化,剖析孩子的进步动态。而在社交媒体的管理上,应给予孩子肯定宽容度,切忌硬闯孩子的朋友圈。另外,父母与孩子交流也要讲求说话的艺术,以引导的方法提源于己对孩子用社交媒体的建议。
专家对话:孩子应有表达情绪的私人空间
程忠智,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委员会副主任
记者:目前的学生都有我们的微信、QQ等互联网社交工具,一些父母总想监督孩子的网上社交活动,需要进入到孩子的互联网社交圈中,你觉得如此有益于爸爸妈妈与孩子的交流吗?
程忠智:孩子们打造我们的社交圈,是他们之间有我们的语言、有一同的话题,父母硬要闯入孩子的社交圈并非非常适合。我很理解父母的想法,但父母没意识到,中学阶段的孩子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把同伴放在第一位,他们非常看重同学间的交流。其次,孩子不愿父母进入我们的社交圈,青春期的孩子身体发育日趋成熟,会说一些跟异性交往有关的话题,不愿让父母了解。
记者:你不主张父母进入孩子的互联网社交圈?
程忠智:父母加入孩子的微信或QQ是没问题的。我的意思是,爸爸妈妈在进入到孩子的这类互联网社交圈后,不要想着再进一步进入到孩子的个别的朋友圈里,父母应该给孩子留有肯定表达情绪的空间,不要逼得太紧。
记者:有的父母说,进入孩子的社交圈,只想知道孩子的平时动态。
程忠智:其实,即使父母进入到孩子的朋友圈里,假如孩子不想让父母看的东西,父母还是看不到。父母可以采取其他的方法多跟孩子交流,让孩子自己表达近期的动态。其次,父母也可以通过察看来关注孩子的动态,看看孩子近期的学习是不是有波动,是不是有降低;近期的情绪如何。假如学习成绩和情绪都没太大变化,那就给予孩子肯定的空间。假如发现有异常,则可以采取相应的手段。
记者:有的孩子发朋友圈时,将爸爸妈妈屏蔽掉。遇见这种情况,爸爸妈妈该如何解决?
程忠智:这里主要需要父母的引导,父母可以主动告诉孩子,在朋友圈不要只发一些个其他人能看的东西,由于朋友圈发出去的东西会直接影响到其他人对你的怎么看。可以多发一些让父母可以一块推荐的内容。其实对于孩子,你给予期待,他是会向好的方向进步的,可以引导孩子,但不必强硬地进行干预。
父母:给孩子最安全的倾诉途径
张某的女儿在北师大四附中上初中一年级,由于工作缘由,女儿周一至周五都住在外婆家,微信是母女二人平时交流的主要工具。张某说,自己一点都不担忧女儿会在朋友圈里屏蔽自己,她也不会主动窥探女儿的隐私,由于她和女儿的关系更像好朋友。
“我只告诉她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些她该历程的事、该摔的跤,都要让她亲身感受。”张某说,自己也走过青春期,能领会假如自己跟大人说一件事情,父母表现出非常反感、不想听,将来一定什么都不会跟父母说。因此,女儿无论有哪些事情跟她讲,她再忙都会耐心听完。“父母没给予孩子安全的倾诉途径,孩子必然会通过互联网探寻寄托。”她要让女儿了解,爸爸妈妈是最值得放心倾诉的对象。
在情感问题上,她也与女儿开诚布公:初中有喜欢的男孩,不能交往,由于男生、女生都没长好;高中允许跟自己喜欢的男孩牵牵手,由于那个年龄段的女生除去亲情外,也需要懵懂的异性的爱;大学后可以正式交男友。
张某说,只须对孩子说明互联网社交的雷区,再给予孩子充分的倾诉途径,互联网社交对于孩子而言并非那样可怕。
学生:圈子转发消息会在乎父母眼光
“我小学六年级才有了QQ号,相比其他同学算是比较晚的。”北师大四附中上初中二年级的何同学说,当初开设QQ号就是为了同学之间交流便捷。几个月后,爸爸妈妈了解她有了QQ号,就主动提出加入了她的好友名单。
何同学说,自己QQ空间里的东西多是比较搞笑的内容,因此不会刻意避讳爸爸妈妈。“但偶尔也会有一些其他同学QQ空间的东西,我感觉很好,但不会转发,由于会担忧爸爸妈妈多想。”
她觉得,作为青年,他们的世界爸爸妈妈不会全部理解。“譬如,有的互联网语言,同龄人之间用会感觉没什么,到了爸爸妈妈那里,可能就感觉不好。”何媛媛觉得我们的爸爸妈妈是开明的,但有的观念并未必一下就能同意。
爸爸妈妈关心孩子的社交圈,何媛媛不觉得这是爸爸妈妈瞎操心。但对于度的把握,她觉得“只须不翻看孩子的聊天记录就能了。”她说,假如爸爸妈妈关心自己平时交往什么朋友,自己可以坦白告诉爸爸妈妈。
何同学说,在对我们的网络社交管理上,爸爸妈妈做得还很好,基本只不过提醒她注意控制时间,不要过度沉迷,“这点干涉,我可以同意。”
所以爸爸妈妈的理解和给孩子的安全感尤为重要!
扫描上方微信二维码,关注阳光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