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制定的《政治理论考试概要》中规定,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要紧思想概论约占20分,可是在实质考查中,这一部分总是会超出20分的范围。
2003年计23分,2004年计26分,2005年计26分,2006年计21分。这样来看,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要紧思想概论的所占分值较高,是整个政治考试试题的“重头戏”。 与07年相比,08年政治大纲有了很多变化,其中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要紧思想概论的变化最大,共有15处,这就给广大考研学子的政治复习带来了肯定的困难。为解决考研学子之忧,海文对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要紧思想概论要点的15处变化做深度剖析,并给予考生相应的复习对策。
1、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要紧思想概论变化要点的剖析
1.第二章《“三个代表”要紧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就》中的“三个代表”要紧思想的科学内涵部分增加了“中共一直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进步需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要紧思想的集中概括。”的内容。
2008年大纲需要学会理解“三个代表”要紧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的基础上增加了“三个代表”要紧思想的科学内涵的考查。中共一直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进步需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要紧思想的集中概括。
一直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进步需要,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需要努力符合生产力进步的规律,体现不断推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进步的需要,特别要体现推进先进生产力进步的需要,通过进步生产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一直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需要努力体现进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将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家的社会主义文化的需要,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为国内经济进步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商支持。
一直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需要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进步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可见“三个代表”要紧思想是学习的重点内容,考查方法可能向剖析题目转移,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结合,与辩证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题目结合。
2. 第三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中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基本需要”标题被改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008年大纲对标题的改动使得文字表达愈加精准规范。《中共章程》把党的思想路线表述为:“所有从实质出发、理论联系实质、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进步真理。”其基本内容是:
(1)所有从实质出发。所有从实质出发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首要条件和基础。
(2)理论联系实质。理论联系实质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渠道和办法。
(3)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
(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进步真理。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进步真理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检验条件和目的。
这四个方面构成了一个有机统一整体。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需要和首要条件。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年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益于”是判断大家所有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变化需要考生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要充分看重,它们容易成为出题的切入点。
3. 第四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中的“建设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的最重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中的“搞了解这一问题的重点,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规范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各方面的本质需要进行了讲解,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升到了新的科学”被改为“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及其意义。” 文字愈加精炼和规范。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进步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后达到一同富裕。这一科学的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进步,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主要体目前以下几方面:突出知道放和进步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需要;突出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突出了社会主义最后要达到的目的。
本章应该注意出现“与科学进步观”相结合的剖析题目与把握怎么样正确理解进步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4. 第五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部分增加了“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的内容。
2008年大纲在07年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这一内容包含:把对外开放确立为基本国策的依据;坚持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统一;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对层次,宽范围的开放;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今年把“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提出来,可见它的重要程度,考生要引起看重,或许会把它与世经的内容结合起来考察。
5. 第五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中的“建设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标题下的内容被精简为一句话“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的十条经验”。
与2007年大纲不一样的是,2008年大纲没对十条经验逐条进行简述,而是对其文字表述精简为一句话,抓重点抓要素。这十条经验,覆盖了改革进步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是中共理论革新的最新成就。
6. 第六章《科学进步观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进步策略》中“全方位理解和认真落实科学进步观”中的“科学进步观的内涵”被改为“科学进步观的内涵和实践需要”。
2008年大纲在2007年的基础上把“科学进步观的内涵”改为““科学进步观的内涵和实践需要”。科学进步观的第一要义是进步;科学进步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进步观的基本需要是全方位协调可持续的进步;科学进步观的根本办法是统筹兼顾;科学进步观的实质是达成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进步;科学进步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方针。需要全方位理解把握科学进步观的主要内涵和基本需要,认真加以落实和贯彻。
7. 今年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独立成一标题。虽然不完全是新增加的内容,但独立成一节,应当重点看重。社会和谐是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程度和紧迫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的任务。
8. 第六章《科学进步观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进步策略》中“中国经济社会进步策略的目的和步骤”标题下的内容有所改动。考生对本节有所改动的内容应进行整体上的比较,应学会国内经济社会进步的策略目的;“三个步骤”的策略步骤;全方位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的;国内进步策略的特征。
9. 把第七章《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经济》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规范”的“毫不动摇地巩固和进步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进步;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进步,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简化为“巩固和进步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进步。” 内容没实质性变化。
10. 第八章《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政治》中“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规范”部分增加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基层民主是国内广大工人、农民、常识分子和各阶层人士,在城乡基层政权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的民主权利,包含政治民主、经济民主、文化民主、教育民主等内容,渗透到社会生活每个方面,具备全体公民广泛和直接参与的特征。它不止是一种基层自治和民主管理规范,而且作为国家规范民主的具体化,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扩大基层民主的重点,是完善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规范。具体包含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城市社区民主政治建设,职工代表大会规范建设。这个新的要点与时政的联系非常密切,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扩大基层民主,考生要联系其他部分的内容综合理解。
11.第八章《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政治》中“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部分增加了“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
政治体制,是指政治规范的具体表现和达成形式,主如果指党和国家的领导规范、组织规范、工作规范等具体规范。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什么原因:1.国内的政治体制本身还不健全,党和国家目前的具体领导规范、组织形式和工作方法还存在一些缺点;2.政治体制改革是适应经济体制改革,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3.政治体制改革,也是保障国父母治久安和平稳发展的需要;4.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全方位建设小康社会、全方位推进中国特点社会主义事业的势必需要。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需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需要坚持从国内国情出发,坚定不移地走我们的政治进步道路,绝不可以照搬西方政治规范的模式。政治体制改革,需要既要积极,又要稳妥,需要在中共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
2007年2月26日电,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国内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文章中指出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此要点与时政联系非常密切,可见它的重要程度,需要考生对它们认真理解和识记。
12.2008年大纲把第九章《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文化》中“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策略地位”中的“社会主义文化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要紧特点,是社会主义规范优越性的要紧表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紧策略地位。正确认识和处置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相互关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社会主义荣辱观。”改为“社会主义文化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要紧特点,是社会主义规范优越性的要紧表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紧策略地位。正确认识和处置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相互关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
13.第九章《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文化》中“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基本内容”增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把这一体系的需要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和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方面,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每个范围,使之成为全民奋发向上,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这个新增要点内容丰富,会成为今年出题的考试知识点,需要考生学会,从整体上全方位理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14.2008年大纲把第九章《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文化》中“努力促进人的全方位进步”中“人的全方位进步是与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进步水平提升相随着的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改为“人的全方位进步与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进步的关系”。马克思觉得,社会进步的本质在于人的全方位进步。促进人的全方位进步,就是要全方位提升人的素质。人的全方位进步又是与社会物质和文化财富的创造密不可分的。
15.2008年大纲把十一章《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一同进步》中“和平与进步是当今年代的主题”中“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未来发展趋势”改为“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进步”。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动的时期,各种力量不断分化组合,多极化趋势正在加快进步,经济原因在国际关系中起着愈加突出有哪些用途。
2、复习对策
针对08年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要紧思想概论要点的变化,大家提出了如下复习对策。
1.看重新增和调整的考试知识点
依据惯例,考试大纲中新增和调整的考试知识点总是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因此考好政治理论课的重点在于吃透大纲。邓三部分的内容作为近几年考试大纲中修订较多的部分,考生要给予足够的看重,特别应该注意新增和调整的要点。
2.注意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特征
邓小平理论的政策性比较强,概论涉及到的要素是围绕现实日常的重点、热门问题来的。因此,考生要能运用邓小平理论的思路、看法来认识、剖析和说明现实日常的方针政策。
3.学会科学的学习技巧
熟读教程,入门知识扎实结实;主次有所区别,重点分明;屡清思路,学会教程脉络构架;借助入门知识,掌握思维,理论联系实质;做题,在做题中领会所学常识要素。
1f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