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婴幼儿的自信水平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内部原因,即孩子自己的实力;另一个是外部原因,即周围人对孩子的评价与态度。
倾向于内因的人,习惯于觉得我们的行为结果是受自己的实力支配的,自己成功、失败都是受自己能力和技能与努力程度的影响等。因此内部原因是根本,外部原因是辅助,但目前教育中爸爸妈妈较多地运用了外部原因,使得内部原因欠缺。
依靠别人称赞
大家在培养自信时,一般会用的办法有两种。一种是努力探索引起缺少自信的根源,提升孩子处置事物的能力,从而提升自信的水平。这种办法是增强自信水平的根本办法,也是一种积最强化的方案。
另一种是以其他人的评价与态度作为自我评价的主要标准,用其他人的评价与态度来调节我们的行为,从而达到提升自信的目的。这种方法总是容易致使行为偏差,久而久之,还容易形成不健康人格。
习惯于在父母的赞美词下生活着的婴幼儿,对成人的依靠更强了,离开了成人的赞美就看上去有的无所适从甚至无理取闹,父母为了稳住婴幼儿的情绪只好满足婴幼儿的需要,如此消最强化就会被第三巩固,最后形成了习惯。
弱视挫折教育
在父母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时,总是忽略了挫折教育对婴幼儿有哪些用途。过度人性化呵护下成长起来的婴幼儿,就像玻璃心和水晶鞋一样,很得脆弱。对婴幼儿的教育也不应只限于正面的表彰和鼓励。只有帮助婴幼儿正视问题,鼓起勇气,战胜挫折,积累解决困难的能力从而增强自信,如此才有益于婴幼儿的全方位进步。
同时父母也要借助日常每个机会让婴幼儿去尝试解决困难,当婴幼儿做出非常大努力并获得肯定成绩时,要准时一定,让婴幼儿看到我们的能力,从而更有信心地去面对新的困难。
当然,挫折教育也要适度,过度的挫折也会损伤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孩子产生紧急的挫折感、恐惧感,最后丧失兴趣和信心,所以挫折教育也要把握好度。
赏识变成过分娇纵
赏识婴幼儿是为了让他们对自己更有自信,假如分寸把握不当,每件事依顺着孩子,还把“你真乖”、“你真听话”、“真棒”等赞美词整天挂在嘴边,反而会让孩子对我们的行为失去分辨力,久而久之这种所谓的赏识教育就成了变相的过分娇纵孩子。
尤其是大人不分是非黑白的赏识,总是迷惑了婴幼儿自己,使之不可以清醒地认识我们的行为,这种掩耳盗铃的把戏容易使婴幼儿形成过分依靠、倔强和适应能力差的不好的习惯。从而导致以自我为中心,对周围世界冷漠无情,自我评价和别人评价产生差距,致使悲观、缺少自信等心理疾病。